close

寫的很多很清楚,若有興趣了解,可以用一些時間看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台系DRAM廠2008年虧損金額上看新台幣1,200億元,歷年來向銀行申請融資的金額達4,200億元,名符其實是債可敵國。為了避免DRAM廠倒閉對台灣金融體系造成骨牌效應,政府主動釋出願意協助紓困的美意,自此之後,台灣DRAM廠就每日被各界討論該怎麼切割,才不會演變為支離破碎。


DRAM產業曾經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支柱之一,對於帶動台灣12吋晶圓廠的遍地開花,以及週邊記憶體封測、模組產業的崛起茁壯,對於建立台灣半導體產業完整的供應鏈而言,絕對是功不可沒。如今DRAM產業走到生命大轉彎處,政府有意協助DRAM廠度過難關,然付出的代價,可能是要全民買單,引發各界人士兩極化的評論。

以下將針對此議題,分為幾個角度,包括全球DRAM產業現況、4大陣營的勢力和台DRAM廠處境、政府協助可能的切入點、整併的可能性和方向、倒閉可能引發的風險等,為讀者剖析內幕和可能發生的產業變化。

DRAM產業背景及半導體產業地位剖析

在2000~2007年之間,全球共誕生54座12吋晶圓廠(台灣佔24家),其中記憶體廠包括26座、晶圓代工廠有9座,而其他19座12吋晶圓廠為生產MCP和邏輯等產品;以比重來區分,12吋晶圓廠在記憶體產業中佔49%比重、晶圓代工廠佔31%。

以上述26座記憶體廠中,生產DRAM晶片佔17座,生產NAND Flash晶片佔5座,剩下的4座12吋晶圓廠為DRAM和NAND Flash共享產能。此外,台灣在全球的26座12吋記憶體廠中,擁有其中10座,包括力晶3座、南亞科2座、華亞科2座、茂德3座,12吋晶圓廠密度為全球之冠。

由上述資料可知,記憶體產業(包括DRAM、NAND Flash、NOR Flash等)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,尤其是在整個半導體產業邁入12吋晶圓世代後,記憶體產業幾乎撐起半邊天。

然在半導體產業中,記憶體產業的地位始終不如晶圓代工產業,主要是因為記憶體產業的極度景氣循環特性,價格嚴重地大起大落,其中以DRAM的價格波動最嚴重,原因有兩個。首先,DRAM產業過度依賴個人電腦(PC)的成長率,無法分散風險,導致DRAM應用面過窄。

其次,不論是哪家DRAM廠,都很容易陷入過度擴充產能的迷思中,追求市佔率和產能的極大化。DRAM廠在景氣不好的時候縮衣節食,不斷延後資本投入計畫,但只要景氣一好轉,每家DRAM廠絕對是傾家蕩產、到處借錢來擴廠,所有可能的供過於求危機都被拋在腦後,這樣的歷史在每次的景氣循環中,都是不斷的重複,只能說,這是DRAM人的宿命,也種下今日苦果的遠因。

過去1座8吋廠需要的資金僅新台幣350億~500億元,然演進到12吋廠世代,平均1座12吋晶圓廠要拉到經濟規模,需要投入1,000億元,到了18吋晶圓廠世代,平均每1座可能需要新台幣3,000億元,目前各界共識,未來有能力蓋18吋晶圓廠的,全球只有英特爾(Intel)和三星電子(Samsung Electronics)。

上述DRAM產業的概述,透露了兩個結論,首先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興盛,DRAM產業絕對是功不可沒,雖然角色停留在代工地位,但藉著致力發展12吋晶圓廠,台灣已經是全球最大的DRAM工廠。其次,以台廠現在債可敵國的情況,未來絕對沒有錢可以蓋18吋廠。

全球4大DRAM陣營概況剖析

全球分為4大DRAM陣營,包括三星電子、海力士(Hynix)、爾必達(Elpida)、美光(Micron),iSuppli統計顯示,2008年第2季全球市佔率分別為30.3%、19.5%、15.4%、10.9%。

以台灣DRAM廠茂德、力晶/瑞晶、南亞科/華亞科來看,分別歸屬於海力士、爾必達、美光陣營,以陣營合計的市佔率來看,除了三星沒有策略聯盟夥伴,因此維持30.3%市佔率外,海力士陣營的市佔率22.3%、爾必達陣營20.6%、美光陣營15%。

以國家別來看待DRAM產業競爭,從近2年的市佔率變化來看,南韓絕對是大贏家,從三星和海力士合計市佔率,在2006年第2季市佔率為41%,2008年第2季的全球市佔率已提升50%;日本爾必達近2年的市佔率也從9.7%,提升至15.4%,爾必達自己大幅擴產的部分不多,主要還是歸功於力晶和瑞晶的產能挹注。

再者,最大輸家是歐洲代表的奇夢達,近2年的市佔率從17.5%,降低至8.9%,但在此無需多言,因為奇夢達幾乎是註定退出DRAM產業,未來專注在利基型的產品。在美國方面,碩果僅存的美光近2年市佔率也是從13.4%,下降到10.9%,美光也警覺到市佔率的流失,因此在2008年初也一改從不技術授權的傳統,開始和南亞科合作。


DRAM成本結構剖析

全球金融風暴重擊各個產業,DRAM產業為什麼是第1個拉警報。因為DRAM產業本身就有供給過剩的問題,導致DRAM價格長期重挫,且DRAM廠需要大量的資本挹注,需求的資金相當龐大,慣常以舉債、發債、向銀行融資等方式來取得資金,這次全球金融風暴等於是大帳房失火,因此DRAM產業的一筆爛賬才會血淋淋的被掀開。

目前全球DRAM廠中,僅有三星保持獲利狀態,其他都是虧損。目前1顆1G容量DDR2價格約0.8美元,即使用最先進的50奈米製程生產,die的成本也要0.8美元,每顆晶片加上封測成本,也要1.1~1.4美元,更何況現在台系DRAM廠製程都停留在70奈米製程,爾必達和美光要進入60奈米,而三星和海力士的製程最先進,也才正要量產50奈米製程的產品。

以這樣的成本結構來看,除非現在1顆1G容量DDR2售價馬上大漲,否則無法逆轉DRAM廠賠錢的頹勢。目前有一派聲浪認為,2009年能期待一波DRAM反彈,第1階段先反彈到現金成本位置,也就是1.5美元左右,但即使是此狀況發生,DRAM廠可能也只是維持不要虧錢的狀態,很難彌補虧損的黑洞。

DRAM廠即將面臨財務危機

根據DIGITIMES研究中心統計,台灣4大DRAM廠的負債金額將近4,000億元,其中力晶的負債金額最高,金額達新台幣1,307億元,南亞科和華亞科的負債金額達911億和831億元,而茂德的負債金額達895億元。

若以銀行借款金額來看,台灣4大DRAM廠向銀行借款的金額也超過3,000億元,其中借款金額最高的為華亞科,華亞科5年內聯貸金額高達1,273億元,南亞科在今年向銀行聯貸金額也達250億元,茂德近5年的聯貸金額也達694億元,而力晶近5年的聯貸金額也高達982億元。

以2008年第3季台廠財務狀況來看,力晶虧損150億元、南亞科虧損87億元、華亞科虧損40億元,而茂德也虧損87億元,其中力晶虧損幅度高於營收,相當慘烈,合計2008年4大DRAM廠虧損幅度會超過新台幣1,000億元。

以短期內的財務警報來看,如果是欠銀行錢,可以談還款展延,甚至請政府出面談,一般銀行最怕這種債多不愁的公司,為一旦倒閉後,什麼錢都收不回來,所以還有一點機率會同意企業申請展延,但若是有到期的公司債,絕對是票房毒藥,營運絕對是大拉警報。

其中,茂德在11月初有1筆10億元的公司債到期,此部分已還清,但2009年2月中還有1筆超過90億元的公司債,是市場關注的未爆彈。再者,力晶在2009年6月也有1筆接近百億元的公司債到期,雖然現在力晶的帳上現金還超過100億元,但力晶每季虧損超過100億元的燒錢速度來看,外界也相當關心力晶屆時的還款能力。

就是上述的財務數字,讓投資人和政府高官看了都心驚膽跳,主動釋出紓困的美意。

DRAM廠啟動自救4部曲

雖然政府釋出美意要整併DRAM產業,但各廠在政府出手之前,其實已陸續做出準備,先盡其所能的自救,包括宣布減產、人員輪休、四處借錢、調節轉投資持股、找技術母廠入股等。

力晶率先發難喊出減產,算是DRAM廠自救的第1部。力晶宣布減產10~15%後,爾必達也宣布跟進減產,之後茂德、南亞科、華亞科等都陸續加入減產行列,減產至少能先止血。

DRAM廠宣布減產有其必要性,因為賣DRAM是虧錢,但還未變成現金流出時,代表繼續生產、機器繼續運轉時,至少賣出去的DRAM所賺的錢,可以負擔成本費用;然一旦DRAM價格跌破現金成本,賣出去的價格還不夠負擔買原料、付員工薪水的錢,這樣還要不斷的買原物料繼續生產,其實沒有任何意義,因此宣布減產是正確的決定,避免手上現金再流出。

自救第2部曲,是強迫員工休假,從週休2日,變成週休3日,也就是工作4天、休息3天,休息日不給薪水,鼓勵員工回歸家庭生活,也等於是變相減薪,降低公司的人事成本,說穿了,這也是裁員前部曲。

自救3部曲,是四處借錢。其實這是每1家DRAM廠都在做的事,但借不借的到錢是關鍵,通常銀行最好的狀況,是允許原本的借據還款到期日能繼續展延,但要再借新的錢,幾乎是不可能,因此要從其他地方下手找錢。

例如茂德的大客戶之一金士頓,從2008年以來就出手借了茂德不少錢,合計借款給茂德近30億元,等於是預付帳款,未來茂德將以DRAM貨源來抵債。但像金士頓這樣的好朋友畢竟不多,因此現在DRAM廠雖然是需錢孔急,但真正能借到錢的公司其實相當少。

自救4部曲,賣手上轉投資公司的股份。力晶近期陸續出脫台新金、日月光、旺宏等公司股票來換得現金;再者,原本力晶和爾必達合資成立的瑞晶半導體,各自持股49%,力晶將再出售部分的瑞晶股權給爾必達,預計爾必達對瑞晶的持股會提高至53%。

台系DRAM廠可能的解套版本

版本1  等待政府出面紓困

根據經建會規畫,政府若要協助挽救DRAM產業,將分2階段進行,短期內目標先透過本息展延方式,來協助紓困,而中長期的解決方案,則是透過國發基金入股DRAM廠的方式,來促成產業整併。

惟目前在DRAM產業以外的人,對於政府拿錢救DRAM產業都相當不以為然。其實這是不無道理,因為台灣發展DRAM產業數10年來,真的都不賺錢,且從現在往後看,DRAM廠要轉虧為盈的機會相當渺茫,拿錢去救DRAM廠,的確有燒錢的意味,政府拿錢去救DRAM產業,花的都是人民的納稅錢。

再者,台灣在發展DRAM產業的路途上,一直不能掌握自有技術,一旦跟技術母廠鬧翻,就會面對技術斷炊的可能性,不斷重複著歷史。以南亞科為例公司成立以來,換過1個又1個的技術母廠,從OKI、IBM、英飛凌(Infineon)、奇夢達(Qimonda),現在則是和美光(Micron)合作。

一旦技術母廠終止授權給台廠DRAM製程技術,台廠即使有再多的產能,再多的12吋晶圓廠,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。況且一般國家法律都規定,要將先進技術移轉到海外時,都要此技術在當地已量產達1年,且在新一代的技術也研發出來後,才能將舊一代的量產技術技轉出去。

整體來看,現在DRAM廠都是在打國發基金的主意,但這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,況且2008年救了DRAM產業,2009年還有個大黑洞面板產業等著政府來救,現在面板廠同樣是面臨負債比過高的問題,2009年考驗的政府對於兩兆雙星面臨巨大挑戰的應變能力。

版本2  台DRAM廠賣回技術母廠

台系DRAM廠最後若撐不下去,將股權便宜賣給技術母廠,是不得不行之道。換言之,就是爾必達買回力晶和瑞晶、茂德賣給海力士、美光接收南亞科和華亞科。

但以現實的狀況來看,台系DRAM廠的負債金額都過於龐大,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,技術母廠也不敢貿然吃下,母廠一定會要求台廠先把自己的負債清乾淨才接收,這可能需要政府出面和金融業協商,因此屆時還是要靠政府的力量出面協商,幫台灣DRAM產業收尾。

爾必達金援力晶、瑞晶 棋子一步步下

再以個別來看。先分析力晶,力晶與爾必達合資成立的瑞晶,未來會是很好的談判籌碼,原本力晶和爾必達各自持有瑞晶49%,力晶已決定將部分股權賣回給爾必達,預計未來爾必達會成為瑞晶最大股東。業界人士分析,此策略是一步一步棋子慢慢的下,先賣一點股權消除燃眉之急,不排除未來隨著財務需求的程度,增加釋股比重。

再者,爾必達也將出手投資力晶約5%比重,一方面是以財務協助策略夥伴度難關,二方面是增加市場的信心面。同樣地,市場看法也是覺得,未來不排除爾必達有增加持股的可能性。

美光買下南科?台塑該放?該救?

在南亞科和華亞科陣營方面。台塑集團的角色長年來一直被拿出來做討論,原因無他,因為DRAM事業一直是台塑集團中的賠錢貨,南亞科和華亞科和銀行的借貸往來,多年來都是靠著台塑集團出面擔保,在DRAM業界以有富爸爸而聞名。

當年台塑集團會投入DRAM產業成立南亞科,主要是創辦人長子王文洋催生,但在王文洋離開集團之後,台塑集團是否會退出DRAM產業的議題,每1年都會被拿出來討論,雖然最後一刻台塑集團還是會出手救援,但隨著DRAM燒錢的情況越來越嚴重,整個台灣陷入要不要放棄這個產業的臨界點後,恐促使台塑發展DRAM產業的態度越來越慎重。

當初南亞科的技術合作夥伴從奇夢達換成美光,且與美光簽訂技術授權協議後,就有傳出台塑最終是希望南亞科和華亞科可以賣給美光,順便幫台塑解套,但這僅止於傳言。因為也另有說法表示,台塑內部其實對於美光這個技術夥伴的滿意度,高於之前德系的奇夢達,因此比較願意繼續金援,只是沒預料到這次金融風暴會如此嚴重。

面對這次金融風暴重擊全球,台塑本業也面臨虧損的危急,集團究竟會利用這次機會,處理掉DRAM事業?還是化危機為轉機,趁其他台系DRAM廠都體質虛弱之際,一舉統一台灣DRAM產業? 這兩點都有可能,但相信台塑內部自己也都還沒有答案出來,且現在台塑大家長王永慶逝世,家族內訌問題恐怕才是最棘手的問題。

再者,就算台塑要出手整合DRAM事業,也不是現在,現在大家只是嘴巴上喊著要跳樓大拍賣,等到真的要跳樓了,再來談價格比較划算。


然值得注意的是,美光日前從奇夢達手上買下華亞科持股,共付出代價4億美元(折合新台幣約130億元),由於美光受到DRAM價格重挫的拖累,本業也虧損連連,因此在支付奇夢達4億美元同時,也邀南亞科的富爸爸台塑集團出面解決財務問題,由台塑集團出面借款給美光2.85億美元,折合新台幣超過90億元,讓美光在購買華亞時能無後顧之憂。

業界人士分析,美光此舉相當高招,以技術授權作為引子,讓南亞科和華亞科一起合作,要讓財力實力雄厚的台塑集團出面出錢,讓美光可一圓吃下華亞科的夢想,又能不在財務上有太多的負擔。而記憶體業者也分析,台塑集團會願意出面界美光錢,代表某種程度認同南亞科、華亞科和美光的合作關係進一步發展。

海力士成最沈默的母廠 茂德只能自救

在茂德部分,其技術母廠海力士近期相當沈默,雖然現在海力士和茂德也有投資關係,且海力士也具有1席茂德的董事席位,但也沒聽說海力士要出手救援茂德,因為海力士現在自己也自顧不暇,財務狀況吃緊,DRAM和NAND Flash事業都在燒錢外,NAND Flash產品也面臨技術落後的打擊,危急情況僅小小次於台廠。

傳出有意出手救茂德的,反而是爾必達。其實爾必達到也不是救不救的問題,其執行長(土反)本幸雄一直有龍頭夢,要取代三星做到全球第1,若是不靠合併來達成願望,未來是一點機會也沒有,因此傳出爾必達有意趁此把茂德納入旗下。

據透露,(土反)本幸雄對於茂德的財務狀況也知之甚詳,因此在拿下茂德之前,會就負債的部分與政府方面討論。惟有趣的是,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在此緊要關頭,一反常態對外表示,反對政府對DRAM廠紓困,也不贊成合併,即有聲浪傳出,是不希望看到茂德有活命機會。

版本3  尋求第3者的援助:台積電/聯電、陸資、私募基金

DRAM業界其實誰都沒錢,最有錢的台塑目前也態度不明,因此許多人開始打其他人的主意。不時有人提出將台積電拱出來整合台灣DRAM產業,因為現在外界對政府紓困的反對聲浪大,主要也是因為多年來,DRAM產業一直給外界負面的形象,大起大落、負債累累、虧損不斷、經營不善等,若是有個形象較佳的公司代表出面,或許能有轉機。

惟據悉,台積電對此並無意願,但仍是不斷有人打台積電的主意,但此版本成功的機率甚低。基本上,現在晶圓代工狀況雖然不佳,但DRAM更是燙手山芋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當年也成立世界先進生產DRAM,最後落得黯然退出的下場。

場內、場外輿論兩極化

政府對於該不該救DRAM產業形成進退維谷的兩難,才剛拋出有意紓困的議題,就被外界罵的滿頭包,也因此政府對於紓困DRAM產業的解決方案,一直在原地打轉。

簡單來看,市場對於紓困DRAM產業的意見,分為場內和場外。持反對意見者,絕對是場外的人,也要聽聽場內人的聲音。

茂德董事長陳民良表示,台灣DRAM產業發展了這麼多年是不賺錢,但不能全盤否定DRAM產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貢獻,也同時帶動週邊封測、模組產業鏈的興盛,或許稱不上是什麼苦勞,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若只靠晶圓代工,不會有今天的成就,DRAM產業也是一大貢獻。

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也表示,DRAM產業已經發展成國與國之間的競爭,如果不趁此機會做整合動作,未來發展到18吋晶圓廠世代後,不要說是台廠,連三星之外的國際DRAM廠,都會面臨很難募資的問題,屆時全球DRAM產業恐怕會被三星壟斷。

金士頓創辦人之一孫大衛表示,台灣有5家DRAM廠實在太多了,但1家又太少,因此保留2家會剛剛好,才能激勵彼此不斷地降低成本,如果DRAM產業不趁此機會作整併,產業拖越久只會變得越爛,而他也強調,PC產業對台灣很重要,關鍵零組件DRAM很重要,一定要想辦法挽救。

整併後的全球4大陣營變化分析

全球DRAM產業整併問題吵少鬧鬧,但始終沒人出面承認。這時爾必達執行長(土反)本幸雄出面開了第一槍,面對媒體,(土反)本幸雄不否認和力晶可能的任何合作(包括合併),也直接表達對茂德有興趣,只要茂德先解決和海力士的技術合作關係,以及公司的負債,在DRAM產業風雨飄搖的時刻,不得不讓人對(土反)本幸雄的Guts印象深刻。

沒有人可以阻止(土反)本幸雄的龍頭夢,即使2008年爾必達面對南亞科納入美光陣營、搶奪茂德失利的打擊,也再接再厲宣布在大陸蓋新的12吋晶圓廠,其中更積極扶植奇夢達再站起來,雙方更宣布合作開發新技術,後來是因為英飛凌出脫奇夢達持股的意志堅定,而阻止了爾必達和奇夢達的合作。

2008年多項戰役無功而返的(土反)本幸雄,仍是大張旗鼓表示,有合併茂德的想法。據分析,爾必達若是成功合併茂德,將可能會威脅到2哥海力士的地位,而原本略勝一籌的美光,將再度被爾必達拋在後面。

然(土反)本幸雄也開宗明義表示,茂德要先解決負債問題。業界解讀,這又將球踢回給政府,暗指要政府協助解決茂德的負債,才願意合併。

對茂德而言,另一項棘手的問題,是海力士的持股。業界解讀,如果當初海力士只是技術轉移,而沒有持股關係,其實很好解決,因為茂德一被合併,技術轉移合約是自然失效,但現在海力士登堂入室茂德的董事會,要解決恐怕要智慧。

假設未來真的是爾必達和力晶、茂德3合1,以後台灣DRAM版圖,就是美光和爾必達的戰爭,也是(土反)本幸雄口中名符其實的結合台、日勢力對抗南韓。屆時爾必達將是技術的研發中心,台灣的力晶和茂德成為日廠的最大生產基地,能不能晉身為技術合作開發夥伴,要看爾必達願意放手的程度而定。

如果上述的3合1發生,將使得海力士變成孤軍奮戰,美光和南亞科的關係變得只許成功、不許失敗。之前傳出爾必達和美光曾談過聯手合作,等於勢必將台灣廠商力晶、茂德、南亞科和華亞科的勢力全部結合在一起,對抗韓廠,但此策略無疾而終。據業界分析,兩家公司要真的合作,成功機率恐怕相當小。

在海力士方面,最近幾乎是處於閉關的狀態,沒有任何消息傳出,雖然海力士對於這次DRAM不景氣也是疲於應付,甚至屢屢被點名其財務狀況很難全身而退,但業界認為,海力士作風素來是九命怪貓,看來很驚險,但最後都能撐過來。

這次最大的贏家會是三星,三星是唯一還賺錢的DRAM廠,面臨價格直直落,也堅持不減產,要利用這次機會把競爭對手逼出局外,好出來一統江湖,尤其到了18吋晶圓廠世代,目前看來,只有三星有錢可以蓋18吋晶圓廠,會是未來的最大贏家。

DRAM的未來 關鍵仍在政府態度

政府到底要不要救DRAM廠,各界看法不一,但確定的是,政府不一定要真的丟錢給個別公司,而是要適時介入,從中進行整併,整併的方向是朝台灣半導體有利的方向進行。

在財務面,短期止血上可以協助DRAM廠和銀行團洽談展延條件,如果DRAM廠倒了,對銀行團也沒好處,不如協商出對各界最有利的條件,避免產生骨牌效應。

長期來看,要協助台灣DRAM產業聚焦在研發上,取得自有技術。例如,爾必達想合併力晶和茂德成就3合1,要藉此機會爭取與日廠共同研發,(土反)本幸雄曾提過未來要將研發人員移至力晶,但這要白紙黑字寫下才能算。

再者,長期發展要以立法或是稅賦減免的方式,鼓勵參與研發投資的DRAM廠,以強制法令的方式,遏止未投入研發的廠商,並扶植在研發技術上投入的業者。根據DRAM業者反應,一直以來台灣的稅賦機制,都是直接向國外大廠買技術不用繳稅,但自己研發卻要繳很多稅,等於變相鼓勵不願意研發的業者。

最後,在未來資金的借貸上,政府應與銀行團協議,借貸條件要更為嚴苛,限制為了擴產而擴產的資金借貸,規定DRAM廠要投入一部分的研發比例,才能借得資金,讓擴產與新技術研發雙向並行,避免台灣DRAM產業再度陷入現在這種嚴重虧損,但又難以拯救的狀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ady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